泥漿污水沉淀劑使用
時間:2025-08-22 09:53:41
來源:
瀏覽|:41次
泥漿污水沉淀劑使用
泥漿污水是一種含大量懸浮顆粒(如黏土、泥沙、礦渣、有機碎屑等)的高濁度污水,廣泛存在于建筑打樁、礦山開采、河道清淤、市政工程等場景,具有懸浮物濃度高(SS 高)、黏度大、沉降性能差等特點。沉淀劑的作用是通過化學作用使分散的懸浮顆粒凝聚成大絮體,加速沉降分離,從而實現泥水凈化;以下是泥漿污水沉淀劑的選型、使用方法及關鍵要點:一、常用沉淀劑類型及適用場景泥漿污水的沉淀劑需根據污水中顆粒性質;pH 值等選擇,常見類型及特點如下:沉淀劑類型核心成分 適用場景 優勢無機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鐵(PFS)、三氯化鐵、硫酸鋁等以無機顆粒為主的泥漿(如建筑泥漿、礦山尾泥) 成本低、適用 pH 范圍廣。 有機高分子絮凝劑 聚丙烯酰胺(PAM):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非離子型;含少量有機物的泥漿(如市政污泥、河道淤泥)用量少、絮凝速度快、礬花大而輕復合沉淀劑無機 + 有機復配(如 PAC + 陰離子 PAM)高濁度、復雜成分泥漿(如鉆井泥漿) 結合兩者優勢,沉降效率更高二、沉淀劑作用原理
泥漿中的懸浮顆粒通常帶負電荷(如黏土顆粒),且因顆粒細小;表面水化膜厚,難以自然沉降。沉淀劑通過以下作用打破穩定狀態:電荷中和:無機絮凝劑水解產生帶正電的,中和顆粒表面負電荷,破壞雙電層,使顆粒失去排斥力;吸附架橋: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如 PAM)的長鏈分子可吸附多個顆粒,通過 “架橋” 將分散顆粒連接成大絮體;網捕卷掃:無機絮凝劑形成的氫氧化物絮體可像漁網一樣包裹細小顆粒,加速其沉降。三、使用流程及操作要點
1. 預處理(可選)
格柵過濾:去除泥漿中較大的石塊、纖維等雜質,避免堵塞投加設備;
稀釋調節:若泥漿黏度極高,可加水稀釋,提高藥劑與顆粒的接觸效率。
2. 藥劑溶解與投加
溶解方法:
無機絮凝劑(如 PAC):配制成 5-10% 左右的水溶液(直接加水攪拌至溶解);
有機絮凝劑(如 PAM):配制成 0.05-0.5%左右 的稀溶液(需緩慢撒入水中,攪拌 30 分鐘左右至溶解,避免結塊);
注意:PAM 溶解時水溫不宜過 60℃,否則易降解失效。
投加順序:
單一藥劑:直接投加(無機絮凝劑可單獨使用,有機絮凝劑通常不單獨用于高濁度泥漿);
復合使用:先投加無機絮凝劑(破穩),攪拌后,再投加有機絮凝劑(促絮),效果更佳。
3. 攪拌與反應
快速攪拌:投加無機絮凝劑后, 攪拌,確保藥劑均勻分散,充分中和顆粒電荷;
慢速攪拌:投加有機絮凝劑后,攪拌,促進絮體生長(避免攪拌過強打碎絮體)。
4. 沉降分離
將反應后的泥漿導入沉淀池,靜置,絮體自然沉降,底部污泥可脫水處理(如板框壓濾)。
四、關鍵參數控制
投加量:
無機絮凝劑(PAC/PFS):通常為 50-500mg/L(泥漿 SS 越高,投加量越大);
有機絮凝劑(PAM):通常為 0.5-5mg/L(陰離子型適用于無機泥漿,陽離子型適用于含少量有機物的泥漿);
需通過小試確定:取100mL 泥漿,梯度投加藥劑,觀察沉降速度和上清液澄清度,選擇投加量。
pH 值調節:
若泥漿pH偏離范圍(如酸性礦山泥漿),需先用石灰(調堿性)調節,再投加沉淀劑(pH不當會導致絮凝劑水解不,效果下降)。
泥漿溫度:
可適當增加投加量;需縮短溶解后存放時間(建議現配現用)。
五、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問題 原因 解決方法
上清液渾濁,沉降慢 投加量不足;pH 不合適;攪拌強度不夠 增加投加量;調節 pH至佳范圍;加強攪拌
絮體細小,不易沉降 有機絮凝劑用量不足;無機絮凝劑過 PAM 投加量;減少無機絮凝劑用量
絮體易破碎攪拌強度過大;PAM 投加量不足降低攪拌速度;增加 PAM 用量
污泥脫水困難絮凝劑與顆粒結合不緊密;無機絮凝劑過量 優化 PAC 與 PAM 比例;增加 PAM 用量促進絮體密實
六、注意事項
藥劑儲存:絮凝劑需存放在干燥、通風處,PAM應避免陽光直射(防止降解),液體藥劑保質期通常為。
污泥處理:沉降后的污泥含高濃度固體,需通過壓濾機脫水。
總結
泥漿污水處理的是通過沉淀劑的 “中和 - 絮凝” 作用加速顆粒沉降,實際應用中需根據泥漿性質(無機 / 有機、SS 濃度)選擇合適藥劑(如 PAC + 陰離子 PAM 復合使用),并優化投加量、pH和攪拌參數。合理使用沉淀劑可大幅提高泥水分離效率,降低后續處理成本,是工程類泥漿污水凈化的常用藥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