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凝聚劑泥沙沉淀劑
時間:2025-09-05 09:04:09
來源:
瀏覽|:18次
水處理凝聚劑泥沙沉淀劑
泥沙沉淀選 “無機絮凝劑 + 高分子絮凝劑” 組合:聚合氯化鋁(PAC)做凝聚 / 絮凝主劑,聚丙烯酰胺(PAM)做助凝,可顯著提升沉淀速度與出水清澈度,降低后續過濾負荷。
藥劑選擇與適用場景
PAC:壓縮雙電層 + 電中和,快速凝聚帶負電的泥沙膠體;適用于大多數原水;低溫或低濁度可換聚合硫酸鐵。
PAM:吸附架橋,使絮體長大、沉降更快;無機絮體偏細時加入可顯著提升沉淀與脫水性能。
典型投加與操作流程
清池換水后開啟循環 / 曝氣,穩定pH至 7–8.5(7.5–8.0)。
投加 PAC:5–10% 溶液,連續投加,投加量 (以小試優化)。
持續循環,觀察絮體形成。
投加 PAM溶液,投加量;投加點水流湍急,確保分散。
慢速攪拌或繼續循環,進入沉淀 / 澄清環節。
沉淀后取上清液測濁度,達標后進入過濾 / 回用;刮泥脫水。
常見問題與對策
現象 可能原因 快速對策
沉淀慢 / 絮體小 PAC 量不足或 PAM 架橋弱 PAC+PAM
出水仍濁 pH 偏離或混合不均 調 pH 至8左右;強化混合 / 延長反應
濾池堵塞頻繁絮體過細 / 未充分沉淀增 PAM 或換中 / 高水解度型;延長沉淀
泥量異常大投加過量 下調至濁度與沉降達標即可
現場小試與評估清單
取水樣測濁度、pH、水溫、電導率;同步做沉降比與污泥體積。
記錄沉淀時間、上清液清澈度、絮體密實度與脫水性能,據此確定優配比與投加時序。
如提供原水濁度、pH、水溫、水量與沉淀設備類型,可給出投加量與操作時序,并預估泥量與成本區間。
